关税大棒下的猪肉市场:短期承压,长期利好?
好的,请查收。
关税大棒下的猪肉市场:谁在欢喜谁在忧?
最近中美贸易摩擦又有了新动向,美国以“芬太尼”为由,宣布要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而我们的反制也紧随其后,大豆、猪肉、牛肉这些农产品赫然在列。乍一看,这似乎能缓解国内猪肉过剩的局面,提振猪价,但仔细分析,恐怕没那么简单。
饲料成本:养猪户的“紧箍咒”?
不得不承认,关税这东西,就像一把双刃剑,伤人也伤己。就拿养猪来说,饲料成本绝对是重头。看看卓创资讯的数据,这些年玉米和豆粕价格像坐过山车,涨了跌,跌了又涨。而豆粕的主要原料大豆,我们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尤其是美国大豆。现在关税一上来,进口成本自然水涨船高,加上国内豆粕有时候供应不上,饲料价格肯定要跟着遭殃。虽然中国进口美国玉米的数量不多,占比不大,但国内玉米市场供需也偏紧俏,价格估计也难降下来。
玉米和豆粕,一个占猪饲料的60%,一个占10%-25%,这俩要是涨价,养猪户的日子就更难过了。成本增加,谁还敢大量补栏仔猪?谁还敢搞二次育肥?说不定还会出现惜售情绪,想抬高猪价。
牛肉涨价:猪肉的春天来了?
很多人把牛肉看作猪肉的替代品,牛肉贵了,大家可能就多吃猪肉。美国是牛肉出口大国,关税一涨,进口牛肉肯定要涨价。这听起来对国内猪肉是好事,能缓解供大于求的局面。
但问题是,现在进口牛肉库存还挺高的,市场消化能力有限。而且,虽然猪肉价格才18块钱一公斤,远低于牛肉,但指望牛肉涨价就能让消费者都去吃猪肉,恐怕有点一厢情愿。毕竟,消费者的选择是多元化的,价格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短期波动,长期利好?
所以,短期来看,关税的影响更多是情绪上的。养殖户可能会观望,减少育肥,导致仔猪价格上不去。但是,长期来看,饲料成本上涨可能会抑制养殖户的扩张冲动,减缓猪肉供应的增长速度。
更重要的是,养殖企业肯定会想办法适应新的环境,比如优化饲料配方,提高生产效率,寻找替代原料等等。进口猪肉价格上涨,也会让国产猪肉更有竞争力。
总的来说,加征关税对国内猪肉行业长期发展是有利的,能促进行业的良性循环。但是,短期内的市场波动也需要警惕,养殖户更要做好风险管理,别盲目跟风。毕竟,市场永远是充满变数的。
(信息来源:卓创资讯相关报告及公开数据)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