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神曲《七天爱人》爆红:音乐圈地震,你慌了吗?

author 阅读:24 2025-03-22 14:44:53 评论:0

AI 神曲《七天爱人》走红:程序员的意外之作

一首名为《七天爱人》的歌曲,近期在网络上意外走红。令人惊讶的是,这首歌曲并非出自专业音乐人之手,而是一位名为 “Yapie” 的程序员的原创作品。

创作背景:AI 助力快速创作

Yapie 巧妙地运用了 DeepSeek 等 AI 工具,输入了 “周杰伦曲风”、”快餐爱情” 等关键词,仅仅花费了两个小时,便完成了从作词、编曲到混音的整个创作过程。随后,他将这首歌曲上传到了网易云音乐平台。

爆红:引发对 AI 改造音乐行业的讨论

《七天爱人》迅速在网易云音乐上获得了上千的收藏,并且为 Yapie 带来了每日 150 元的收入。2 月 24 日,Yapie 宣布自己以五位数的价格卖出了《七天爱人》的版权。截至 3 月 4 日,创作者发布视频称,该音乐的播放量已经突破百万,俨然成为了一首可以媲美知名歌曲的小爆款。

核心观点:与其担忧,不如拥抱 AI

在 AI 深度影响和改造世界的时代,任何行业被 AI “入侵” 似乎都不再让人意外。《七天爱人》的出现,无疑给被 AI 震撼到的普通创作者又增添了一份焦虑。AI 改造音乐行业的时代,真的到来了吗?或许,回顾一下《七天爱人》的创作历程就能明白,《七天爱人》的爆火存在诸多和音乐本身无关的因素。在当下,音乐人与其担心 AI 抢饭碗,不如想想怎样才能用好 AI。

《七天爱人》走红的背后:并非音乐本身

《七天爱人》的走红,并非完全归功于其音乐品质,而是更多地源于其他因素的推动。

AI 歌词的病毒式传播

“便利店关东煮的温度刚好够解冻我的胆怯,你说冰美式太苦要加半勺我的妥协。” 这首歌曲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由 AI 创作的歌词。虽然仔细阅读可以发现明显的公式化套路,但 AI 对现有歌词的深度学习,还是让它充分学会了消费符号的诗意转化和家用物品的情感投射。虽然最终创造出来的是 “罐头歌词”,但依然能够填饱听者的情绪期待。歌曲的 “爆红”,一定程度上就来自于歌词截图在互联网上的广泛传播。人们传播着黑底白字的各种歌词金句,并发出创作者可能早就预想好的感叹:AI 真的要让音乐圈变天了。

旋律与编曲的平庸

但这首歌爆红之路上吊诡的地方在于,一首歌走红,居然仅仅是因为它的歌词?哪怕是流行音乐史上,也极少有歌曲仅凭歌词爆红。那些流行一时的时代音乐,多少能够在听众脑海中激荡起一段旋律;即便一些外文音乐,不熟悉它们的歌词,我们往往也能跟着哼两句。然而,《七天爱人》的旋律和编曲,几乎找不到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有行业人士认为,《七天爱人》作曲、演唱水平一般,仅能代表普通人用 AI 做歌的水准。

AI 噱头下的流量狂欢

一首因为词而火的歌曲,已经点明了这首歌爆火背后的本质:《七天爱人》能够火起来,并不是因为词曲的质量,而是因为它成了爆款短视频的核心要素:听众并非真的喜欢《七天爱人》这首歌曲,而是被 AI 创作的“噱头”打动了,迫不及待地想要听听这首“AI神曲”,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把它送上了播放量突破百万的神坛。

用户真正感兴趣的是 AI 创作过程

实际上,创作者 yapie 在抖音发布的两条介绍 AI 创作《七天爱人》过程的视频,点赞量均超过 15 万。按照 1100 的赞看比估算,两条视频的播放量合计至少超过 3000 万,播放量要远远超过《七天爱人》本身。用户到底是对《七天爱人》感兴趣,还是对 AI 创作《七天爱人》这件事感兴趣?答案已经显而易见。

AI 创作早已开始:并非新鲜事

Yapie 在创作完成《七天爱人》这首歌曲之后,迅速在他的主页向粉丝分享了制作《七天爱人》的全过程,甚至还分享了收益:一开始日均 150 元,每天都能有数万播放。到后来版权费收入五位数,总播放量上百万。

模仿者众,但难复制成功

这样看起来简单易学、成本低收益高的事情,迅速吸引了很多模仿者。不少人学习了 Yapie 的教学攻略,并在评论区晒出了作品。但显然,至今为止,并没有第二首《七天爱人》出现。这么快,AI 音乐就遭遇审美疲劳了吗?

AI 在音乐创作中的多重应用

当 AI 创作的音乐失去 AI 噱头带来的新鲜感,回归音乐本身之后,我们很容易发现,AI 离独立创作一首爆火的流行歌曲,还差得很远。但 AI 在各种层面辅助音乐创作的尝试,早已不是新鲜事。

AI 人声:电子幽默感的来源

比如,AI 能够用来生成音乐中的人声。一个比较特殊的案例是,和《七天爱人》差不多时间风靡抖音的,还有神曲《越打越年轻&叮咚鸡》。这首神曲和各类视频场景都颇为“百搭”,能够形成具有反差的搞笑效果。而其中独特的 AI 人声,正是这种电子幽默感的来源之一。

AI 模仿歌手声音:梦幻联动

AI 还能模仿知名歌手的声音,形成歌迷从来没看过的梦幻联动。Suno V3.5 大模型,就可以提取歌手的声音片段,实现许嵩演唱《满江红》,王菲演唱《小芳》的效果。虽然这种创作目前在法律层面上仍有争议,但 AI 对声音的学习模仿却一刻也没有停歇。未来,歌手是否会授权 AI 使用自己的声音进行再创作呢?这或许仅仅也只是一个数字交易的问题。

音乐领域的大模型快速进化

音乐领域的大模型,也在快速进化。比如,腾讯琴乐大模型可以精细化编辑多轨乐谱,去年 4 月还联合国风乐团上演过一场音乐会;天工 SkyMusic 可以复刻原版音乐的主副歌结构和鼓点节奏;Udio 可以根据提示词控制音乐元素;天谱乐大模型可以调整人声气口等等。

AI 提升创作效率,降低创作门槛

简而言之,AI 已经介入了音乐创作的方方面面,对于从多个层面提升音乐创作的效率、降低音乐创作的门槛意义重大。《七天爱人》是 AI 创作的第一个爆款音乐,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

不必害怕 AI:拥抱变革,顺势而为

《七天爱人》作为爆款音乐,其实并不具备真正撼动行业的能力,但其甫一出现,还是让音乐圈倒吸了一口凉气。

美术圈的前车之鉴引发音乐圈的恐慌

在 AI 改造音乐圈之前,美术圈就已经被先行踏平:AI 通过对简单需求的替代,彻底摧毁了一部分底层画师的饭碗。前车之鉴,让音乐圈掀起了不小的争议。

音乐人的抵制声音

音乐人阿朵朵就公开视频呼吁抵制 AI 创作,建议音乐人以“不正当竞争”起诉 Yapie。她认为 AI 创作“剥夺音乐人性温度”,且冲击传统版权交易市场(如定制歌曲业务)。部分音乐人在社交平台发布“AI 创作破坏行业生态”的短视频,称“打磨三年的专辑不如 AI 两小时作品”,担忧流量与收益向技术倾斜。

定制歌曲业务首当其冲

尽管说法各不相同,但显然,这些抵制话语代表了一种共同的恐慌:AI 正在通过改造传统美术行业让不少人失业,如今,这个浪潮席卷到了音乐圈。音乐人阿朵重点提到的“定制歌曲业务”,是最先被威胁到的领域。要知道,这个业务的甲方可能并不期望得到一首旷世神曲,而是希望得到一首宣传曲或者符合要求的定制歌曲。原先以此为生的创作者,显然大概率要被听话、好用的 AI 取代,而阿朵的恐慌,正源于此。

音乐行业的二八定律:AI 难以撼动头部艺人

不过,与美术或设计等相关行业不同的是,音乐是一个金字塔效应极为突出的行业,“二八定律”十分明显。2019 年的行业调研显示,音乐行业 20% 的头部艺人占据 80% 以上的资源与收入。音乐圈的主要产值,如演唱会、版权收入、品牌代言及跨界合作等等,几乎都由头部艺人创造。而这些,恰恰是 AI 无法取代的。换句话说,AI 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好的歌词或旋律,也正是因为几十年来华语流行歌手创作的大量歌曲,提供了丰富的可学习基底。

AI 解放生产力:助力有才华的创作者

头部吃肉,中部喝汤,尾部挣扎,是音乐行业不可避免的现状。 这不是一个公平的行业,但也正因为头部艺人的大放异彩,才引得无数追求音乐梦想的人进入其中。其中许多人,一开始的目标并非是成为一个定制歌曲的创作者。正如蒸汽机等新工具的诞生解放了人类的生产力,使得科技获得更加突飞猛进的进步一样,AI 对低效创作的取代,或许反而能够辅助有才华的创作者带来更加有创作力和想象力的新歌。

拥抱 AI,创造更多可能性

这时候,比起恐惧作为工具的 AI,或许拥抱 AI、顺势而为,才能更好地挥洒灵感、创造作品。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