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A股暴跌元凶竟是它?一文揭秘财富密码!
本周市场回顾:量缩价跌,情绪转弱
市场概况
3月17日至21日,市场整体情绪略显疲态,主要宽基指数在成交量萎缩的情况下出现回调。尽管前两个月的经济数据表现尚可,但国内在产业和政策方面的刺激相对不足,加之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对上市公司财报业绩的担忧,对市场情绪形成了一定的压制。市场情绪的走弱与部分盈利资金的获利了结共同导致了本周的下跌。从结构上看,周期性行业的资产表现相对更为坚挺,具备一定的抗跌性。
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分析
促消费政策:预期先行,效果待显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消费的若干措施》,其中涉及促进工资合理增长、落实带薪休假、稳定股市、研究育儿补贴、稳定房地产市场等多个方面。这一促消费政策思路强调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旨在推动消费在数量、质量和层级上的全面提升。然而,市场资金可能已在3月14日提前对消费刺激政策进行了博弈。此外,考虑到相关政策从落地到地方层面需要时间,本周消费板块的表现相对平淡。
金融与经济数据:政策驱动明显,整体表现平平
2月份的金融数据显示,新增人民币贷款1.01万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2万亿元,略低于市场预期。从结构上看,2月份通常是信贷淡季,信贷表现偏弱。政府债券融资规模的同比增加是社会融资规模的主要拉动因素,但其对实体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1-2月份的经济数据整体优于预期,但政策驱动、量增价缓、结构分化的特征依然明显。生产端相对强劲,而消费端相对疲软。具体而言,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1%,均超出市场预期。然而,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略低于市场预期。就业方面,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呈现季节性疲弱状态。
海外动态:美国滞胀担忧与美联储的应对
美国市场对滞胀的担忧持续升温。3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大幅下降至57.9,创下2022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消费者对未来一年的通胀预期上升至4.9%,为202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对未来5-10年的通胀预期也上升至3.9%,为199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联储议息会议决定维持政策利率不变,但降低了缩表速度,这一举动带动美股企稳。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4.25-4.5%的区间,符合市场预期。同时,美联储宣布将从4月份开始缩减量化紧缩(QT)规模至每月400亿美元,略超市场预期。结合美联储的经济预期和点阵图来看,美联储上调了通胀预期和失业率预期,同时下调了经济增速预期,表明其关注到美国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此外,关税政策也加剧了这种不确定性。市场预期美联储后续仍将依赖数据进行相机决策。市场对此次美联储会议的反应类似“宽松交易”,美联储的行动带动美股企稳。
后市展望:聚焦业绩,把握长远机遇
短期策略:关注业绩对风格的影响
目前来看,股市的估值修复可能已经基本完成。在新增产业驱动边际效应减弱的背景下,市场对科技股的追捧有所降温,前期较为集中的筹码结构意味着波动性可能放大。虽然估值处于低位的板块具有较好的筹码结构,但由于缺乏足够的驱动力,市场难以形成一致的共识,对资金的吸引力相对有限。
展望后市,国内宏观经济将进入数据验证期。临近财报季,市场炒作情绪可能会有所降温,预计业绩表现将对市场风格产生阶段性的重要影响。因此,需要重点关注业绩兑现所带来的趋势性投资机会。
长期视角:经济复苏与投资机会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周期性复苏的起点。当前市场对国内内需修复的弹性仍然存在较大分歧,而这种分歧可能蕴藏着较大的投资机会。随着经济逐渐企稳和企业盈利能力的改善,股市有望进入由基本面驱动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预计将比估值修复阶段更为持久。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